2023-01-15 15:49:470
行为化考核就是对员工在考核期间的关键行为进行考核,从而促使员工改进工作习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行为化考核是对员工日常工作中影响工作绩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企业鼓励的优秀行为表现进行鼓励(加分),对企业不鼓励的、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行为给予批评修正(减分),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产生改变,最后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适用于工作难以量化,关键行为的优劣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工作。
行为指标主要是基于行为能力态度等进行提取,主要来源于岗位职责、企业文化、胜任力与任职资格等。
1、岗位职责:通过工作分析,从岗位职责中进行指标提取,以某岗位为例。
其岗位职责为“计发公司各类薪酬福利、缴纳五险一金”,其考核指标可以为“社保信息统计”,考评标准为:总是出现延期行为且数据统计总是出现错误扣5分;偶尔出现延期行为数据偶尔有问题扣3分;偶尔出现延期行为但数据准确无误扣1分;从不出现延期行为且数据准确无误加2分。
2、企业文化:根据企业文化、公司氛围提取行为指标。
如某公司企业文化为“担当”,考核指标为“责任感”,考评标准为:
(1)责任感强,全面达成交付工作,勇于面对困难并解决,可信任;
(2)责任感较强,能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偶尔出错,但能及时纠正;
(3)责任感一般,工作必须跟进才得以完成;
(4)责任感差,常难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经常找借口推卸责任。
3、胜任力:通过工作分析,从任职资格中提取指标。
行为指标通常有“主动性”、“担当”、“创新”、“领导力”、“自信心”、“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宽容”、“作风“、“工作服从性”、“协作性” 、“指挥能力”等等,行为指标选取的步骤如下:
1、行为指标提取
根据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明确对岗位人员的要求,提取与岗位匹配的行为指标。
2、评价标准设计
选取恰当的行为指标设计方法,编制指标评价标准。
3、形成行为指标库
根据各岗位行为指标形成与公司文化相匹配的行为指标库。
在设计行为指标时,要注意指标描述行为而非态度、行为必须日常发生、描述行为本身而非结果、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四个要点。
1.描述行为而非态度
评价指标描述的必须是评价对象的行为,而不是直接描述其态度以及能力。
行为考核指标描述的必须是考核对象的具体的关键行为,而不是直接描述其态度以及能力。如工作勤奋,若考核“工作非常努力”,则变成了考核态度,而考核“经常加班”,则能够通过行为进行判断。
2.行为必须日常发生
评价指标描述的必须是评价对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行为。
评价指标描述的必须是评价对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如果发生频率少,评价者就难以做出客观评价。如主动意识,若考核“发生重大事故时,及时作出检讨并提出解决思路”,由于重大事故不经常发生、频率小,则不易考核,而考核“工作成果不能使用时,反思总结其原因并向其他同事分享自己的改正经验”,这个行为则属于日常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更易考核。
3.与具体情景相结合
有场景的指标可以使评价者准确回忆到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从而使评估更加准确。
如抗压能力,若考核“能够时刻控制情绪,保持平和”,没有具体场景不好评估,而考核“受到上级批评时,能够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则基于具体场景可以客观评价。
4.描述行为本身而非结果
评价者可以对行为的频率、符合程度做出合理的判断,但是对于行为结果则各有各的看法;对结果的描述对评价对象发展的指导意义较小,如果描述行为本身,评价对象则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关于“行为化考核指标选取步骤及提取要点”的介绍,供大家参考。